段落,说明他与故事的主体没有直接关系。最后的那句话可能是一句想象中的话,表达出作者对于悲剧主人公的期盼——向母亲(或许只是个强关联人物的代称)摊牌,不要一直被所谓的情所束缚,要变得冷硬,要能有起身离开的勇气,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路?】

【头好痒,感觉要长脑子了】

【不是,等等,你们怎么就分析到第三个人是母亲啊?不应该是一个小孩子吗?】

【回楼上,其实刚开始看我也以为最后那个很欢快的人应该是家里的小辈,然后脑补了一出父母偏心导致的悲剧。但是你有没有关注到第四个人说的那句话,他提到了‘母亲’,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凶手——用了‘杀’这个字。根据前面的歌词,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主人公死亡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第三个人,那么她就只能和‘母亲’对应了。】

【是的。而且这样的安排就很耐人寻味了。为什么身为母亲她的语气语调却像小孩子一样呢?我个人看法是,和她的精神状态有关系。就是说,这个母亲很可能存在精神上的疾病。】

【我倒是不那么认为。我觉得这样表现就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母亲要求的无理取闹与无底线,不顾及后果。那种‘我要你达到你就必须达到’的想法,带着孩童般天真的残忍。肆无忌惮的撒娇,恰恰是拿捏“我”心理的表现。】

【被压迫到无法喘息、被人严格控制的人生……惨啊,主人公】

【大家都在分析故事吗?我想来讲讲结构。通过对剧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故事是倒叙的,也就是按照主人公死亡——主人公纠结要不要放弃——主人公被压抑的过往,这样的顺序开展。节奏和旋律都在逐渐往高处走,歌曲的画面的亮度也是由暗转明的,好像预示着故事在往美好处发展……然而事实上,故事悲剧的祸根是一开始就埋下的。而故事悲剧的结局也是一个定局,没有改变的余地了。这样的设置更加加剧了那种命运无法挣脱、越挣扎越陷落的感觉。而最后的平静与开头的平静相呼应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,代表这一场悲剧最终悄无声息地落幕,没有痕迹,更让人觉得悲哀】

【唉,怎么说呢,难道这是另类的一种家庭的“原罪”吗?】

【那我来分析一下标题吧。很奇怪的,明明整首歌没有一处出现‘

章节目录